Document

广角长焦都相宜 索尼FE 24-105mm F4 G OSS镜头评测

随着索尼A7RIII的发布,新镜头FE 24-105mm F4 G OSS的镜头也一同亮相,让用户在24-70mm之外又多了一个选择。不过索尼似乎并不满足于套机头的定位,而是想把它打造成了高素质的变焦镜头,镜身的G标识也体现出了索尼对它的信心。从官方的MTF曲线来看,画质很让人值得期待。

blob.png


  镜头结构为14组17片,涵盖了从24mm广角端到105mm中长焦焦段,光圈恒定为F4,使用范围相更广了,适用于风光、人像、人文等多种用途的拍摄。最近对焦距离约为0.38m,具备一定的微距能力。此外,其内置OSS光学防抖对于在手持拍摄照片和视频时,也能获得更好的体验。

blob.png

  上手之后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出乎意料的轻,约663g的重量相比竞品低了不少,和A7RM3的机身重量基本一致,整机的平衡性很好。对于微单来说,镜头要做到紧凑轻巧才不会有头重脚轻的感觉。


  索尼最顶级的FE 24-70mm F2.8 GM镜头为了追求极致的光学性能,对于体积重量就控制得一般了,我个人使用下来还是觉得有些偏重,长时间使用会有些吃力。而G系列镜头的研发方向就很明确,在保证轻巧便携的情况下做到高素质。


  所以这款镜头的特殊镜片还是很多的,有四枚非球面镜片,其中包括两枚高精度AA(高级非球面)镜片,提供了高画质。而三枚ED(超低色散)玻璃镜片与非球面镜片组合使用,可以更有效地减少色差。镜头前镜片具备的氟涂层能够帮助减少灰尘、水、油和其它污染物对镜头的影响。


  镜头还提供了对焦锁定按钮,AF/MF切换按钮,OSS防抖开关等多个按键,方便快速调节。同时对焦锁定按钮支持机内自定义,可改成其他常用功能24mm广角端,可以看到画面中心部分即使全开光圈也非常锐利,而边缘部分有些偏软,最佳光圈为F11。105mm长焦端下,全开画面表现尚可,收缩到F5.6后无论中心还是边缘都有明显提升。

  微距能力

  镜头的最近对焦距离约为0.38m,放大倍率为约0.31倍。笔者使用105mm长焦端在最近对焦距离拍摄,可以看到长焦端全开光圈画面还是有些偏软,不过在更常用的小光圈下分辨率很不错。

  色散

  得益于3枚ED(超低色散)玻璃镜片与4枚非球面镜片,色散控制得还是很不错的。F4时并不明显,F5.6时已经基本不可见,F8开始就完全没有了。

  焦外虚化

  虽然最大光圈是F4,但由于105mm焦段比较长,所以在近距离拍摄时还是有很强的虚化效果的。从实际样片来看,焦外很融合,没有二线性。光斑很漂亮,在边缘处的口径蚀情况也很轻微,并不明显。

  暗角测试

  可以看到在24mm广角端,画面还是有很明显的暗角的。不过随着光圈的收缩,在F8时已经基本没有,F11时最佳。105mm长焦端表现更好,基本没有暗角。

  畸变测试

  24mm下的画面有明显的桶形畸变,长焦端则是变成了枕形畸变,而到开启镜头校正后,就好很多。并且连同暗角也消去了一大半。这也是目前索尼G系列镜头的设计思路,尽可能地保证分辨率和紧凑,而暗角和畸变则是可以通过数码校正来解决。

通过A7R3机身,开启镜头OSS防抖拍摄,发现在24mm端1/4s的快门速度,105mm端1/20s的快门速度依然有不错的成功率,放大观看并没有影响画面锐度。如果只是需要小图,那还可以进一步降低快门速度。

  总结:索尼FE 24-105mm F4 G OSS镜头的出现打破了过去大家对于这个焦段镜头的固有认知,同时给索尼用户提供了FE 24-70mm F2.8 GM和FE 24-70mm F4 ZA以外的第三个选择。镜头的分辨率表现、色散控制、焦外虚化、防抖性能都超出预期,紧凑轻巧的设计很适合作为日常挂机头使用。另外同样适合需要拍摄视频的用户,更长的焦段可以更灵活地应对各个场景,这款镜头一定不会让你失望。

更新时间:2018-01-24 13:34浏览:179次